畲族文化│畲族的确认
畲族的确认
内容提要
畲族,东南沿海地区之主要少数民族,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正式确认的。为何要确认、如何确认、哪个部门确认?确认依据是什么,即这个民族是怎么来的?直至如今,社会上众说纷云。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回答上述系列问题,以正本清源。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①深化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类千古哲学之问。这对畲族尤为突出。
畲族,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东南沿海地区之主要少数民族。主要姓氏为盘、蓝、雷、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其人口居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第19位,以“大分散、小聚居”形式分布在粤、闽、浙、赣、皖、黔等省的半山区,主要聚居在闽东与浙南。此外,港澳台地区还有20多万盘蓝雷钟姓人,有的是畲家后裔。
“畲族”,是1956年确认的,为何要确认、如何确认、哪个部门确认?确认依据是什么,即畲族是怎么来的?当今社会上都认为是1956年国务院确认的;学界认为,盘瓠神话传说是确认的主要依据,并认为,“畲”的主体失语,畲族是新中国建构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贯彻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协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畲家也同其他族群一样,亮出自己的民族成分。1952年7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畲族福安县仙岭洋村调查情况》中认为“根据共同纲领精神,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3年2月8日畲族仙岩乡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3月10日《新农村》报作了专题报道。1952年10月,浙江省于云和县黄水碓瓦窑创办了“浙江云和初级师范学校短训班”,招收畲族学生86人。1953年8月,正式定名为“浙江省立少数民族初级师范学校”。1952年,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区一访问组,由铅山县县长戴本仁陪同,翻山越岭到狐狸岩村访问。访问团的专家,对当地居民语言、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召开多种形式会议之后,得出结论:当地居民是“畲族”。翌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畲族聚居的太源、西坑二乡改为畲族自治区。②
![]() |
![]() |
畲族仙岩乡自治区人民政府旧址 |
江西狐狸岩村 |
鉴于当时全国各地报出400多个民族名称,许多族称混乱,为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进行识别。福建畲族仙岩乡自治区人民政府暂时撤消。于是当地有汉族人说,“蛇来蛇去,还是蛇不出去”。
1953年,中央派出了畲民识别调查小组,这是由中央派出的第一个民族识别调查组,体现党中央、人民政府对畲族的重视。当时华东军事行政委员会派民族科副科长雷关贤(畲族,浙江遂昌人),到福建后省民政厅派雷恒春(畲族,罗源人),与北京派出的施联朱、黄淑娉、陈凤贤组成畲民识别调查小组,赴浙江景宁县东衕、福建罗源县八井、漳平县山羊隔等畲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识别调查。1955年,中央又派杨成志、黄淑娉、陈凤贤等赴广东识别调查畲民、“疍民”。两次的调查均认定畲族既不是汉族,也不是苗族、瑶族的一支,是一个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于是中央统战部1956年8月11日,给浙、闽、粤、赣省委统战部发出《关于确定畲民民族成分问题》的电报。
专家依据文献记载以及当地汉人的指称,将畲家人族称定为“畲”时,有的畲民特别是闽东许多畲民不同意这个名称,甚至激烈反对。他们认为“畲”与“蛇”同音,是带有侮辱、歧视色彩的,不愿接受这个称呼。族称要“名从主人”。中央统战部1956年8月16日,给浙、闽、粤、赣省委统战部发出电报,“畲族的名称问题,据过去的调查及报告,闽东的畲族(约占畲民人口的一半)不愿被称为‘畲’,认为有侮辱之意,而愿改为自称‘SAN- HAK’(音译:山嚇)。其他地区愿采取何名,也请你们设法了解。以上请你们研究提出意见,以便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于1955年春成立了民族研究室。研究人员结合文献,进行反复讨论,认为民族族称拟定为“畲”。“畲”字是个多音多义字,历史上有许多写法,作为民族族称要有一个统一的写法,确切的含义。经过分析,大家认为,写成“畲”字为好,由“人”、“示”、“田”三部分构成,“人”和“示”组成“佘”字,故这个字就只能念“she”。含义作这样的解释:上面的“人”字,是搭草寮的人字架;中间“示”字,表示这个古老民族人民;下面的“田”字,有三层含义,第一表示这个古老民族不是游牧民族,而是靠游耕为生存手段的民族;第二表示这个古老民族迁徙到哪里,就在荒芜人烟的山坳里、山坡上,用草木搭寮安下家,开始烧畲、垦畲、种畲;第三表示这个古老民族受压迫数千年,如今实现民族平等,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土地改革,都分得一份土地之意。并且写成论文上报省里。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10月18-20日,在杭州召开畲族代表座谈会,讨论畲族族称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区畲族代表、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干部,共47人。少数民族师范学校民族研究室负责人钟玮琦作了中心发言,雷关贤等作了补充,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族称定为“畲”。会后,以少数民族师范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写出报告,上报中央。
1956年12月8日,中央统战部根据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省委统战部的报告和电报,发出《关于确定畲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问题》并报中央的电报。(附:土家族是1957年1月3日中央统战部的电文。)
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省委统战部并报中央:
浙江省委统战部 10 月 25 日报告、江西省委统战部 10月 31 日电、福建省委统战部 11 月 15 日电和广东省委统战部 11 月 17 日电均悉。由于各省对于确定畲民为一个少数民族意见一致,因此,我们认为,现在可以正式确定畲族为一个少数民族。
关于畲族的民族名称问题,从各省的文电来看,浙江、广东、江西三省的畲民都同意叫畲族,认为他们的宗谱和历史记载都叫畲族,这个名称并不带有污辱性质;福建省的畲民也认为“畲”字原来是不含恶意的,不过畲与“蛇”同音,他们怕确定叫畲族的名称以后,汉人仍像过去一样叫他们“畲客”、“畲婆”、“蛇人”,而这样叫是带侮辱性的,所以他们觉得改换一个名称如叫“山嚇”好一些。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确定对畲民称为“畲”族还是比较恰当。对福建省畲民中的那种顾虑,同意由省委统战部在最近期间召开畲民代表会议予以讨论和解释,并且注意教育当地汉族人民尊重畲族人民,改变过去对畲族那些带有侮辱性的称呼。畲族代表会议对民族名称问题讨论的结果,并望电告我们。
中央统战部
1956 年 12 月 8 日
![]() |
![]() |
![]() |
畲民识别调查组在罗源调查 |
浙江、福建省档案馆中的中央统战部电文 |
02
盘瓠神话传说不是畲族确认的主要依据。
首先
民族识别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斯大林的民族四特征为依据。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民族理论为指导,遵循斯大林的民族四特征和“名从主人”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著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③科学表明,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人是由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因此,不可能以神话、社会意识作为依据。
其次
畲民识别组的调查报告,根本没有盘瓠神话传说。现存的调查报告是《浙江景宁县东弄村畲民调查》,报告分五个部分:一、人口名称,二、民族压迫和反抗斗争,三、经济生活,四、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五、文教卫生。在“四、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中,“(十)宗教信仰。他们没有自己的神灵,信仰的神与景宁汉人相同。主要信汤三公、汤夫人。据说汤三公自宋飞升,最显灵通,所有祈福避祸,无不显赫,祷雨捍患,更见灵验。汤夫人是汤三公的孙女,据说是在赤木山顶上飞升的。信奉她能够保护一年四季平安,五谷丰登。此外,他们亦信土地公、五显灵官,并拜大树、石头,认作他们的儿子,求之庇佑。”④报告全文没有提及盘瓠神话传说。
其三
畲族的盘瓠神话传说是外来文化,绝大多数畲民极力反对。宋时刘克庄在《漳州谕畲》中云,畲民的盘瓠神话传说是“盖受教于华人耳”。⑤明代郭造卿《防闽山寇议》说:“山中自称盘瓠后,……谓之河南来,繇陈元光将卒始也。”是封建统治者镇压畲民时,作为一种文化手段嫁接至畲家。《盘瓠传说 360百科》中,关于畲族的盘瓠传说也明确地认为,“盘瓠传说完全是汉人的创作,畲族人民后来才借用了盘瓠传说”: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福建省文化局等单位派人组成了“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历时三年,初步完成畲族社会历史调查和《畲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的编写工作。1979年,吸纳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杭州大学历史系、浙江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和畲族地区畲族干部群众宝贵意见后,在初稿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出版了《畲族简史》一书。该书认定:畲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至迟在公元七世纪初,畲族就已经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根据前述《山海经》、《搜神记》、《后汉书》记载的“盘瓠传说”,以及《畲族简史》认定的史实,有理由认为“盘瓠传说”完全是汉人的创作,畲族人民后来才借用了“盘瓠传说”,编纂了民族初祖的神话故事。⑥
绝大多数畲民是反对盘瓠传说的。雷弯山于20世纪90年代初带领调查组去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丽水城郊畲村进行调查,生活在畲民家中,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调查。点,是选择几个畲族村进行实地考察、召开畲民座谈会;面,是对畲民采取大量问卷。问卷的第20题,“你有否听说过‘盘瓠’传说?”答“经常听说”有26.92%;“偶然听到”为42.31%,“不知道”的30.77%。第22题,“你是否喜欢吃狗肉?”答“很喜欢”占38.89%;“不喜欢”的53.70%;“不能吃”为7.41%。座谈中,畲民们认为“不喜欢”、“不能吃”狗肉是因为狗吃屎,不干净,与图腾无关;对盘瓠、狗图腾,一致认为是人家侮辱畲民的东西,并气愤地说“他们才是狗!”。福建省民族宗教厅领导干部在闽东宾馆门口告诉雷弯山:“闽东95%以上的畲民反对盘瓠传说。”
其四
盘瓠神话传说为主要依据,畲族就不可能成为单一民族。盘瓠神话传说源于北方,不光中国许多民族中流传,而且东南亚甚至环太平洋地区许多民族中存在。如果以盘瓠神话传说作为主要依据,那么畲家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民族!就可能是汉族,或是瑶、苗。
其五
中央统战部确定畲家为单一少数民族的电文,没有提及盘瓠神话传说。
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省委统战部:
根据几年来各方面调查材料及畲民的意见,均说明了畲族不是汉族,畲民也不承认自己是汉族,迫切要求确定自己为一个少数民族。在语言方面,根据调查了解,浙、闽、赣三省畲话彼此相通,语法结构相同,基本词汇绝大部分一样,可以说有共同的语言。同时,畲民也有与汉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传说与信仰。我们认为,根据畲民的自愿及目前存在的特点,是可以确定为一个少数民族的。
至于畲与瑶(或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畲与瑶历史上是否同一民族还是不同民族的问题,尚需有科学上作进一步研究,但这并不妨碍目前承认畲族为一个少数民族。
畲族的名称问题,据过去的调查及报告,闽东的畲族(约占畲民人口的一半)不愿被称为“畲”,认为有侮辱之意,而愿改为自称“SAN- HAK”(音译:山嚇)。其他地区愿采取何名,也请你们设法了解。
以上请你们研究提出意见,以便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中央统战部
1956 年 8 月 16 日
其六
畲民识别组专家也没有说过,盘瓠神话传说是畲族确认的主要依据。20世纪80年代末丽水地委统战部组织编写《丽水地区畲族志》,主编雷弯山专门向畲族确认的当事者、志书编写者雷关贤、钟玮琦等了解畲族确认的情况。雷关贤、钟玮琦反复强调:民族识别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不可能把神话传说作为确认一个民族的依据。钟玮琦还引用马克思的话说:“我们不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我们要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⑦中央统战部电文中的“与汉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传说与信仰”,不是盘瓠神话传说,畲族有自己的凤凰传说。雷弯山也专门问过《丽水地区畲族志》的作序者施联朱教授:畲族确认是否把盘瓠神话传说作为依据?施联朱否定之,指出,盘瓠传说纯属荒诞无稽,是不可信的。
其七
80年代恢复民族成分时,个别地方把盘瓠神话传说作依据,与50年代民族确认是两码事。1981年,国家民委、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安部联合下达了601号文件:因为历史原因被错误识别为汉族的少数民族后裔现在可以提出申请恢复为少数民族身份。并于1986年下达民政字第37号和第252号文,对更改民族成份问题作了政策性规定。但要求更改畲族的地方,许多已经没有畲族语言、服饰、传统风俗习惯,于是有的地方把姓氏、盘瓠神话传说作一依据。短短几年时间,畲族人口由371965人增加到 630378人。鉴于各地因利益驱动,个别地区不适当地更改了民族成份,与民族政策相违背,国家民委发出民委政字[1989]573号文件,《关于暂停更改民族成份工作的通知》。
03
畲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体明确。
全国畲民一致认同本族群来自今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凤凰山。考古与文献资料及畲民记忆,早时凤凰山包括如今韩江、榕江、九龙江、晋江的四江流域。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晋江深沪湾旧石器遗址,从时间与生活方式看,此两处古人处于直立人阶段。东山发现一万年前肱骨残段,漳平奇和洞考古发现1.2万年前的头盖骨(入选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表明直立人已进化至智人阶段。已发现的现代人遗址有近百处,具有代表性的是,象山人(南澳)距今8000年左右、陈桥人(潮州市区)距今6000年左右、后山人距今4500年左右、浮滨人距今3500年左右。这个时期是部落、部落联盟形成时期,即畲家形成之时。汉文字记载,共同体在周代称为“畲家”。直到晋代,才有其他族群进入凤凰山,进行交往交流交融。
![]() |
![]() |
![]() |
陈桥人遗址 |
深沪湾旧石器遗址 |
奇和洞1.2万年前的头盖骨 |
分子人类学表明,百越源于广东一带,而后慢慢扩散开来。⑧尤其是,畲民的Y染色体M7非常古老,是一种原生成分,而不是通过交流而获得自其他民族的。非常特别是有很高频率FIa单倍体,其他民族很少见。FIa是古老单倍体,并且流传到了其他各个语系的人群,说明畲族的FIa并不是瓶颈效应造成的。1997年以来全国不同地区与部门、不同目的、不同样本的实验,检验结果都相同,并且还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⑨“北有山顶洞人,南有奇和洞人”,证实考古学关于畲族由凤凰山古人因劳动创造进化而来。
2020年5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一项有关中国、东亚古人群遗传特点、基因交流与迁徙融合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首次正式发表的东亚、中国南北方人群规模性、系统性的史前基因组研究表明,中国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经分化,其中距今8,400年的福建奇和洞个体基因组尤其具有极高研究价值,通过古基因组数据确认,福建及毗邻地区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相关人群,是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来源。⑩5月15日凌晨,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正式发表研究论文《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5月15日央视新闻、7月3日《 人民日报 》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该成果进一步证实畲族源于今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凤凰山。
![]() |
![]() |
Y染色体M7单倍体的STR网络结构 |
线粒体DNA单倍体FIa多态性网络结构 |
![]() |
![]() |
|
东石古寨碑文 |
松口风情 |
晋江市东石镇标志性建筑——东石古寨,碑文首句:“东石寨即春秋时闽中畲家寨”,为畲家人居住。西汉时,今广东梅州松口镇的主户是畲家人,故置名“东畲寨”。即汉文最早称这个族群为“畲家人”。封建统治者歧视、压迫少数民族,汉后期称畲家为“南蛮”,部分被驱赶至江西中部。唐初畲家人反封建化时,被称为“蛮獠”;反抗失败后,有的漂洋过海到台湾直至南洋,多数向凤凰山周边迁徙。宋时称“畲民”,但强调“其来久矣”。元代亦为“畲”。明时遭残酷镇压,畲民基本上离开凤凰山地区,大量迁往闽东、浙江、直至皖南,并被污称为“盘瓠子孙”。清代与民国时期,社会上有畲家人、畲民、畲族、客家人、外来人、广东人、福建人、苗民、瑶民、黎民等各种称呼。畲家人对内自称“shang ha”,对外称“畲家人”。在千年迁徙中,畲民每到一地,采薪鬻市,刀耕火种,垦山筑田,把荒山野岭变成茶米之乡,厦门大学博导蒋炳钊等专家称其为“东南沿海山区的杰出拓荒者”。从周代开始,直至如今,民族之间交流,都一直用“畲家人”这一称呼;不能因为封建社会民族歧视,封建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对畲家人称呼的改变而认为是不同民族,是主体失语。
![]() |
![]() |
畲族源于凤凰山碑文 |
“首届中华畲族发源地潮州凤凰山文化交流会”在潮州举行 |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中国70多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畲族的面貌、畲乡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畲族人民深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畲族的今天!畲族人民非常感恩共产党!2019年12月24-26日,由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政府、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首届中华畲族发源地潮州凤凰山文化交流会”在潮州市凤凰山举行。全国各地的畲族研究会(促进会、协会、联谊会)会长,北京及相关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海外畲族宗亲代表,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会员等欢欣鼓舞参加了此次“千年首聚”盛会。大家认同凤凰山是畲族的发源地,并提出,要把12月8日定为畲族的“感恩节”。
作者简介:雷楠,畲族,广东省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顾问。
雷弯山,畲族,福建省民族研究会会长,福建省文史馆馆员。
陈丹生,汉族,韩山师范学院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