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双华会亲 以歌叙情——二月二畲族“会亲节”
1.民俗溯源 · 双华“会亲节”
畲族的“二月二”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重要传统节日,承载着畲族的民族文化与同胞情谊。
“会亲节”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地区。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同胞,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返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共叙乡情。
其中,以福建双华的“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据记载,双华“会亲节”始于1649年,至今已有373年历史。2005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畲族非遗文化篇章中的重要一页。 |
2.以歌会亲 · 传唱美好愿景
作为畲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逢双华“会亲节”,双华祖地的每一户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翘首以待“游子”归乡;定居各地的双华分支族人,怀赤子归乡之情、着民族之传统盛装,云集于双华祖地。
在畲族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长河中,“二月二”畲族歌会是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与民族习俗,融对歌、会亲、祭祀等活动于一体。追溯其起源,与福鼎佳阳乡双华村的民族迁徙历程、祖先崇拜关系密切,双华村的畲族人也将“二月二”歌会视为祭奉先祖、祈佑平安的重要节日活动。
因此,在每年的双华“会亲节”时,“二月二”歌会都如约而至,亲友、同胞之间以歌会亲、以歌待友、以歌抒情、以歌代言,互致最为亲切、美好的问候,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一天,畲乡彩带、畲族婚嫁、畲山茶歌、畲风舞蹈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更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也随之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以歌会亲,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直至通宵达旦。
一年一度的“会亲节”却因疫情等不可抗拒因素而暂停举办,实为遗憾。然而,乡情不惧山海相隔,畲歌亦可传唱于心,福建省畲家企业商会在此祝福全体畲族同胞“会亲节”快乐!来年再相歌!